春节档民众观影热的冷思考
今年春节假期,人们纷纷走进影院,看电影过大年。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安庆春节档电影市场票房达1924.8万元,打破安庆春节档电影票房历史记录,电影市场重新焕发活力。(《安庆晚报》1月30日)
2023年的春节因为电影而注定不同凡响。7部主打国产影片的热映,赚足了观众的钞票与热情。科幻、历史、体育、谍战兼容并蓄,正剧、喜剧、悬疑、动画博采众长,诠释了“电影,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追求。小城安庆春节档电影市场票房破纪录创新高,终于在癸卯年开年之际迎来了一个期盼已久的“小阳春”。这拨悄然而至的民众观影热带给我们诸多冷静的思考。
中国电影正处转型崛起的十字路口,亟待冷静理性扎实负重前行。
首先,中国电影要在“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上齐头并进。伴随着民众观影鉴赏水平的不断提升,有选择观影的意愿也变得愈发强烈,加上观众消费心智渐趋成熟,所以,有“量”无“质”的电影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广大观众的渴求。另外,数字技术的运用、人工智能的导入、LED大屏以及数字虚拟引擎技术后台的采用,使得电影的生产制作愈发自由便捷。这是一个需要新观念、新技术、新手段、新创造的时代,是一个需要从量变到质变,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当口,如何借助电影工业的升级换代和成熟完善的产出机制,提高电影全产业链治理水平,去创作和生产更多更具美感更具文化属性更易于与当代影迷心理成长共情共鸣的文娱新业态,这是中国电影当下和未来都无法回避的一个迫切命题。
其次,中国电影要担负起“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渡人”的历史使命。应该说,产业化改革以来,中国电影市场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然而,在繁花似锦、春深似海的电影市场,也不乏大煞风景的镜头。那就是一些电影人文化情怀的缺失、文化使命的淡薄及文化担当的沦陷。君不见一些电影人,为了虚荣可以玷污灵魂;为了一己之私可以奚落观众的善良;为了轰动可以戏说文化可以解构价值;甚至为了名利可以僭越法律。
下一篇文章:严打“黑校车”守护孩子上下学之路